网站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登录 | 注册

专业精神的力量 中国汽车媒体也要做大做强
2010年8月17日来源:本站编辑
  中国汽车工业的强大,也需要中国汽车媒体的强大作为支持,这个强大不是“拉虎皮作大旗”的强大,而是真正具有商业报道专业精神的理性力量
  
  一年中的每一个月都应该是值得珍惜的,但是刚刚过去的这个7月对于我和我们的杂志来说,却可能是2010年中更为值得记忆的一个月。
  
  如你所见到的那样,我在本期“生活”栏目里写下了《这个怅惘的七月》,以此来怀念对《汽车商业评论》工作积极支持而突然逝去的滕伯乐老人、上海大众遭遇车祸身故的曾家麟朋友以及他的同事们。
  
  但,我还有另外的一些事情需要报告给大家。我在这个月的博客上写了名为《史上最愚蠢的汽车文章》的博文,这里抄录在下:
  
  7月22日,各大网站以及一些平面媒体突然统一地发出了这样一篇找不到署名的文章《高层调整福田汽车全球化进程提速》。我认为,这是近年来罕见的愚蠢汽车文章,如果用网络语言来说,那就是史上最愚蠢的汽车文章。
  
  这篇文章将董海洋的主动离职称为是“迫于现实的压力”,是“高层调整”,意在变对福田的被动为主动。理由则更为无厘头:“这两年海外的销量并没有实现大的突破”,而“国内销售却如火如荼”。
  
  从《汽车商业评论》最新的报道《第二次离开》中,大家可以得知,福田的海外业务在董海洋到任后经历了一个重建与恢复的过程,这是有数据可查而不能造假的事情。
  
  另外,国内与国外完全是两回事,你要是认为中国自主品牌在国内占有超过3成的份额就以为在国际上也能够有超过3成的市场占有率,那你要么是不懂现实,要么是别有用心。
  
  这篇文章同时开始赞颂新任海外事业部的总经理,我认为这是对王向银的不怀好意,要是两年后,福田的海外事业没有大的进步,他的脸往哪里搁?我认为,整篇文章,或许只有一句话是对的,即“董海洋与福田汽车的文化不能很好地融合”,而业内也人所共知,福田是什么样的文化。这样的文章出笼,几乎是要逼人对福田文化来一番大讨论。我想,我们《汽车商业评论》非常愿意进行这方面的工作。
  
  这让我不得不对这篇文章的作者来一番质疑。文章没有作者姓名,只有编辑名字。如果说有名字,也只是自称“关注过多年福田汽车”。了解公关行业的人都知道,这是一篇匆匆炮制的通稿而已。它的目的是想压一压天天见报道的董海洋离职新闻,只不过手法过于拙劣,起到的却是反作用。
  
  博客引来了一些反响:有人说这篇文章终于展现了贾可的风格,有人问我何时要对福田文化进行大讨论,也有人立即找到一家愿意接受公关的网站换了一种方法找了一个枪手将福田的那片匿名文章变成了署名文章,但是很可惜,竟然弄错了一张照片,张冠李戴的目的,他们的内心最为清楚。
  
  我看了以后哑然失笑,但是丧失了继续揭露的冲动。对手太愚蠢或者好听点说太幼稚,我没有太多的时间在此与他们纠缠。
  
  如果说厂家为了某种目的杜撰出来一些思路混乱专打棍子的公关稿,还情有可原的话,那么如果媒体也按照这种思路来进行写作的话,那就属于不能原谅的了。
  
  记得去年我曾经对这个问题向大家做过汇报。当时,也是7月份,本刊专栏作家张豫给我发了一篇文章来“美文共欣赏”,他称“这是今年读到的最没逻辑和行业知识一篇文章了”。文章认为,悍马并购案凸显国人傲慢与偏见,错失悍马或许会留下深深的遗憾。我认真地研读了一下,确实发现文章没有像样的论据,它的力量在于一系列反问,试图靠反问而不是有客观依据的推导来得出结论。
  
  而今年的7月,我的一些媒体同行在宝马经销商燕宝风波的报道上则陷入了盲人摸象的境地。我丝毫不怀疑我的同行们的敬业精神,但是在专业素质上,实在还是有提高的余地。为此,我们的记者写出了《被误读的燕宝门》。
  
  中国汽车工业的强大,我想,也需要中国汽车媒体的强大作为支持,这个强大不是“拉虎皮作大旗”的强大,而是真正具有商业报道专业精神的理性力量。
TAGS:汽车 | 责任编辑:汽车网 |
顶一下
(0)
踩一下
(0)
相关文章
已有 0 条跟帖(点击查看)网友评论
登录 | 新用户注册   匿名发表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车新闻新闻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精品导读

更多>>商家推荐

车型排行

  • 微型
  • 小型
  • 紧凑
  • 中型
  • 中大
  • 豪华
  • SUV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