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三环效果图
北三环效果图
高架还是下穿要统筹兼顾
在此规划公示之前,媒体曾报道过郑州市将上马多个高架桥项目的新闻,并宣称郑州将进入“高架时代”。高架桥属于立体交通设施的一种,其主要作用有两点,一是避免道路交叉,营造完全封闭的机动车行驶环境,缓解交通拥堵,另一方面,减少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相互干扰,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对郑州市是否应该多修高架桥等立体交通设施,从官方到民间都存在不少争议。多数人认为修建立体交通设施,尤其是互通式立交桥、高架桥、人行天桥等,是缓解交通拥堵的必然要求;但也有人认为,这些立体交通设施的修建,对城市的空间是一种割裂,影响城市景观风貌,建议城市交通应往地下发展,比如与地铁工程相结合,多修建下穿隧道等。
郑州市规划局有关负责人说:空中立体交通和地下立体交通各有优缺点,修高架还是修隧道,需要因地制宜、统筹考虑。近几年,郑州市在这两方面都有所发展。比如东风路文化路隧道、嵩山路下穿陇海铁路隧道、京广路隧道等等,高架和立交方面有解放路立交、北环路跨文化路立交、西三环跨化工路立交等。可以肯定的是,这些立体交通设施的修建都将对缓解郑州市的交通拥堵起到积极作用。
高架桥负面影响需要提前考虑
郑州市将上马多个高架桥项目的消息一经披露,就有不少市民提出,是否会对现有的BRT线路造成影响。
对此,一名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农业路在建设高架桥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对各种出行方式都产生影响,但建成之后则有利于BRT的运行。首先是因为高架桥的建设分流了地面的交通流量,可以改善BRT的运行环境;其次,修建高架桥后,腾出地面的道路资源,有利于开辟新的BRT线路。
据了解,建设快速公交有三种方式,一是将公交快速线路设置在地下,这种方式耗资巨大、工程复杂,建设周期也非常长,对交通、环境和周边居民的影响较大;二是较多城市采用的地面方式,也就是将快速公交系统的专用车道设在地面,但对道路资源紧张的城市来说,要占用本来有限的道路资源;三是设在高架桥上,可以提高BRT的运行效率,缺点是建设成本和运营成本较高。高架桥建成后,郑州市是否适合将BRT设在高桥桥上,还需要相关部门认真研究论证。
此外,该人士还提出,建设高架桥并不能彻底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而且会产生一定的负面效应,如噪音污染、割裂视线、加剧热岛效应、维护费用高,这些问题都需要在规划阶段进行考虑和解决。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车新闻新闻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