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登录 | 注册

新能源汽车欲借力突围 制约因素依然明显
2014年11月20日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制约因素依然明显

  总体趋势向好,但并不意味着新能源汽车被消费者所完全接受。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上海在新能源汽车上的推广效果明显,在很大程度上缘于其完善的补贴政策。按照上海市的补贴政策,购买纯电动车的最高补贴可以达到4万元,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的补贴达到3万元。与此同时,在包括嘉定、闵行以及浦东等区域,区域政策还会对新能源汽车给予1.5万元~2万元不等的补贴。除此之外,最为重要的是免费沪牌的发放,比如,江淮和悦IEV4在上海扣除补贴后的售价仅为7.48万元,而这一价格还不足一块沪牌的价格。

  因此,在业界人士看来,如果没有其余的附加条件的加入,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将陷入难题之中。主要的原因包括以下方面,首先是成本的居高不下,比如比亚迪E6可享受11.4万元补贴,去除补贴后的售价为14万~25万元,荣威A00级纯电动车E50补贴后的售价超过12万元,较同级别的燃油车售价,仍缺乏竞争优势。此外,在上述新能源汽车的销售业绩中,除电动大巴外,更为主流的是插电式混合动力而非纯电动车,由此可见新能源汽车对基础设施的依赖依然没有得到解决。

  对此,一些业内人士表示,现在的补贴政策只能是短期效应,应从根本上解决新能源汽车技术提升以及配套设施建设的问题,并进一步打破地方保护对市场的分割,这样新能源汽车有了好技术,比传统燃油汽车的性能好,并且充电桩等配套设施跟得上,消费者没有了后顾之忧,新能源汽车自然就会获得认可。

  业界多重担忧

  虽然制约新能源汽车的因素依然十分明显,但面对政府各项鼓励政策的诱惑,车企也在加速新车的推出和产能的扩充。据《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统计,在第一批入围新能源汽车免购置税的名单中,乘用车的数量仅为17款,但随着第二批免购置税新能源汽车的名单公布,这一数字上升至28款,包括北京汽车、北京现代、北汽福田、东风、东风悦达起亚、华晨宝马等众多车型均有入围。与此同时,车企对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寄予的厚望也越来越大。就在前不久,奇瑞汽车发布了其纯电动车奇瑞eQ,并表示到2020年,其销量将达到10万辆,而包括部分低速电动车的生产企业,也在开始通过合资的方式,进行纯电动汽车的生产。

  产能跃进的不仅仅是整车生产企业,据了解,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链也出现大幅的投资态势,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电池领域,此前众多专注于3C以及电子产品的电池生产企业,都纷纷表态将生产汽车动力电池。

  虽然说新能源汽车带动的产业链上下游投资预期的提升并不是一件坏事,但在业内人士看来,在接受度并未得到提升的同时强调产能的大幅扩张,将极有可能造成产能过剩,由此带来资源的浪费。这在此前的微车市场已经有前车之鉴。此外,在新能源汽车的制造和研发上,与国外相比,依然有很大的差距,比如在动力电池核心技术上的不足以及在部分核心零部件的制造上的缺乏,都是目前新能源汽车产业面临的现实问题。

  为此,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董扬担忧地表示,新能源汽车及其相关产业链的投资比传统汽车行业更难,企业和地方政府都要慎重,应从全局考虑,避免重复建设;同时要从管理、环保等方面严格把关,提高新能源汽车技术准入门槛,杜绝产能过剩的发生。

共 2 条 2/2首页上一页12
TAGS:新能源 汽车 制约因素 | 责任编辑:车新闻编辑 |
顶一下
(0)
踩一下
(0)
相关文章
已有 0 条跟帖(点击查看)网友评论
登录 | 新用户注册   匿名发表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车新闻新闻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精品导读

更多>>商家推荐

车型排行

  • 微型
  • 小型
  • 紧凑
  • 中型
  • 中大
  • 豪华
  • SUV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