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新华网北京12月19日专电题:
困惑与期待:网民追问北京治堵三大焦点
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李舒、李志勇
北京市治理交通拥堵综合措施公开征求意见以来,围绕“公务车零增长”“停车费和拥堵费收取”“限车限行”等话题,网民展开了热烈讨论,其中既有理性表达,也有不少疑问。这种罕见的关注度,凸显出全社会对于首都交通治理的焦虑、困惑和期待。
叫好“公务车零增长”期待政府带头解堵
北京市治理交通拥堵综合措施征求意见稿中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北京市各级党政机关、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不再增加公务用车指标。
【网民热议】:上述措施赢得网民一片叫好,也引发对公车相关话题的关注,包括公车过度膨胀、公车私用现象等。
网民“仁文主意”说:“官衔不是特权,公车只应该用于公事,在缓解交通拥堵问题上,必须做到人人平等,应该坚决取消所有政府官员的公车私用行为。”网民“北京—印象”称:“公车少点上路比什么都强!”
此外,网民对政府部门和公务员带头缓堵表达了强烈期待。网民“我是中国人—于”称:“政府官员、公务员要带头做出表率,从上到下共同应对城市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不能搞特殊化。”网民hub3333说:“希望政府公开公车的数量和公车牌照等信息,公开每年的公车开支预算。只有公车信息公开,才能方便民众监督,才能知道每年公车的数量是维持、减少还是增加了。”
【权威回应】:北京究竟有多少公车?对于网民普遍存在的这个疑问,有关部门表示“不便”回应。但这次治堵新策要求的“公务车零增长”只涉及北京市各级党政机关、全额拨款事业单位。
资料图片:12月8日傍晚,北京市东二环朝阳门段拥堵情况十分严重。新华社记者 万象 摄
增加收费转嫁成本期待治堵公平透明
进一步调整停车收费标准,城市中心区停车费上涨,并择机实施重点拥堵路段或区域交通拥堵收费。北京市治堵措施中,关于增加收费的条款牵动着机动车驾驶员的心。
【网民热议】:网友“农夫山田都不全”说:“用经济手段治拥堵,治得了‘穷人’治不了‘富人’,是治堵还是添堵?”
网络博主“张超律师”指出,政府如果以收费作为解决问题的途径,那就要证明已经穷尽了应当履责并力所能及的种种努力。只有这些方面都穷尽了努力,收费才有正当性。基于收费是向公民重复征税,所以,这只能是改善城市拥挤最后的手段。
也有网民忧虑收取“拥堵费”之后的使用状况,网民“唱歌的燕子”说:“交通拥堵费并非不能征,但它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公共交通必须足够发达,交通管理、道路规划必须跟上,让民众的出行有一个可替代的方式。与此同时,还需要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能够有效地控制征收成本。”网民sunny说:“拥堵费并非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灵丹妙药。如果没有合理的制度安排,拥堵费甚至很可能沦落为‘养人费’,或者成为职能部门创收的新手段。”
【权威回应】:北京市交通部门相关人士回应,收取拥堵费、调整停车价格,是为了控制小汽车过度使用。北京私人小汽车日均行驶里程为45公里,是伦敦的1.5倍,东京的2倍多,小汽车出行中5公里以下的出行占比超过40%,而停车收费低甚至免费,乱停车现象十分严重。北京治堵不能等情况无法控制再想办法。
【专家观点】:北京工业大学交通研究中心教授陈艳艳认为,北京市拥堵的原因之一在于机动车不合理使用。大城市空间资源有限,如何让小汽车在科学、合理的范围内增长、使用,是政府和公众必须共同面对的难题。采用差别化收取停车费等市场化手段,来抑制机动车主的交通需求,是世界通行的治堵措施之一。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车新闻新闻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